介壽校區
巨輪校區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本校前身為空軍航空技術學校,民國九十年為因應國防科技之發展及國家技職教育的之變革,經教育部審核,並依教育部90年11月29日台(90)技(二)字第90168792號函,同意改制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後續執行組織調整、法規修訂、師資規劃、課程設計、招生宣導等各項任務編組,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一日正式運作並晉名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本校負責培訓航空機械、土木工程、技術補給、通信電子、飛航管制及大氣量測等二年制技術學院軍官及專科技職士官,為國軍唯一培訓航空專業人才的技勤幹部學院。


原「空軍航空技術學校」簡史

  前身為空軍機械學校、空軍通信電子學校,為配合國軍兵力整建政策,奉令於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一日由兩校併編成立「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座落於高雄縣岡山鎮,原「通信電子學校」校址為第一校區,教育行政人員均於第一校區辦公,原「機械學校」校址為第二校區。


原「空軍機械學校」簡史

  民國廿二年十月,政府為培植航空機械人員,成立「航空機械學校」籌備委員會,民國廿五年三月十六日建校於江西南昌;民國廿六年八月因對日抗戰遷校於四川成都,民國廿七年十一月一日改制為「空軍機械學校」;民國三十八年遷至高雄岡山。


原「空軍通信電子學校」簡史

  民國廿六年春,政府因感空軍通信人員缺乏,於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附設通信人員訓練班,民國三十年二月遷至四川成都,並更名為「空軍通信人員訓練班」;民國三十三年一月一日正式成立「空軍通信學校」;民國三十八年遷至高雄岡山;由於空軍通信電子裝備精進,通信電子教育領域日益擴大,於民國四十六年更名為「空軍通信電子學校」。


校區

  學校座落於高雄市岡山區,「通信電子學校」原校址為第一校區(介壽校區),教育行政人員均於第一校區辦公;「機械學校」原校址為第二校區(巨輪校區)。


科系

  學校二技部設有飛機工程系、通信電子系、軍事氣象系、管理系等四系,二專部設有航空工程科、通信電子科、航空電子科、氣象電子科、機械科、後勤管理科、應用外語科(因應行政院2030年國家雙語政策,本校於108年成立)等七科.


學校特色
  • 兼具基礎、專長及進修教育,構成脈絡一貫的技職教育體系
  • 建置10職類、29種級別技檢場地
  • 推動學生於畢業前獲得「一證一照」之基礎學識與專業技能
  • 落實三級課程設計機制,務求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 行政流程通過ISO9001:2008教育行政品質認證
  • 鼓勵教官使學術研究能量融入國防建軍備戰需求
  • 擴大策略聯盟,促進學術交流、資源共享
  • 善盡公民責任,參與國軍及社會服務
  • 建構德、智、群、體兼備之教育環境

校務發展發展目標
  • 建立高效能的技職教學體智。
  • 精進實務應用研究。
  • 落實證照培訓專精訓練。
  • 提升教育行政效能。
  • 蘊育優質校園文化。
校史沿革
月日 事蹟
民國22年 10月 「航空機械學校」籌備委員會成立
民國25年 3月16日 江西省南昌市「航空機械學校」建校
民國26年 中央航空學校設立「通信人員訓練班」
民國26年 8月 「航空機械學校」因對日抗戰遷校至四川成都
民國27年 11月1日 「航空機械學校」改制為「空軍機械學校」
民國30年 2月 「通信人員訓練班」亦遷至四川成都,並改名為「空軍通信人員訓練班」
民國33年 1月1日 「空軍通信學校」正式成立
民國38年 因國共內戰皆遷至臺灣
民國46年 「空軍通信學校」更名為「空軍通信電子學校」
民國85年 8月1日 「空軍通信電子學校」與「空軍機械學校」併編為「空軍航空技術學校」
民國90年 8月1日 改制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最後異動時間:2025-02-06 上午 10:50:54
  • 回上頁